源于唐代的词,鼎盛于宋代。唐末的
温庭筠(812--870)第一个专力作词。他的词词藻华丽,多写妇女的离别相思之情,被后人称为“花间派”。南唐后主
李煜(937--978)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较高的历史地位。他后期的词艺术成就很高,《
虞美人》、《
浪淘沙》等用贴切的比喻将感情形象化,语言接近口语,却运用得珠圆玉润。宋初的词人象
晏殊(991--1055)、
欧阳修都有出色的作品,但依然没有脱离花间派的影响。到了柳永,开始创作长调的慢词,自此,词的规模发生了显著变化。到了
苏轼,词的题材又得以进一步发展,怀古伤今的内容进入了他的词作之中。与苏轼同时代的秦观(1049--1100)和
周邦彦诗词资料介绍">周邦彦诗词资料介绍">周邦彦(1056--1121)也是非常出色的词人。秦观善作小令,通过抒情写景传达伤感情绪的《
浣溪沙》、《
踏莎行》、《
鹊桥仙》等是他的代表作。周邦彦不仅写词且善作曲,他创造了不少新调,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。他的词深受柳永影响,声律严整、适于歌唱、字句精巧、刻画细致,代表作有《
过秦楼》、《
满庭芳》、《
兰陵王》、《六丑》等。在两宋词坛上,女词人
李清照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,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。南宋初年,面临国破家亡的危局,诗词作品多表现作家们的爱国之情,辛弃疾被誉为爱国词人,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。受辛词影响,
陈亮、
刘过、
刘克庄、
刘辰翁等人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。南宋后期的词人
姜夔(约1155--1235)最为著名。姜词绝大多数是纪游咏物之作。在他的词作中,更多的是慨叹身世的漂零和情场的失意,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《
长亭怨慢》。他的词沿袭了周邦彦的道路,注意修辞琢句和声律,但内容欠充实。词在南宋已达高峰,元代散曲流行,诗词乃退居其后。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,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。清代诗词流派众多,但大多数作家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,难有超出前人之处。清末龚自珍(1792--1841)以其先进的思想,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寂,领近代文学史风气之先。他的诗常着眼于社会、历史和政治的观点来揭露现实,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。后来的
黄遵宪(1848--1905)、
康有为(1858--1927)、
梁启超(1873--1929)等新诗派更是将诗歌直接用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载体。